无锡三笑堂宋益民先生(衍民居士)受邀参加广州大佛寺8月3日-8月4日的第四届普觉论坛“2019佛教与生命教育”学术交流会。
2017年耀智大和尚讲《六祖坛经》
耀智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人大常委,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汕尾市佛教协会会长,汕尾市政协常委,广州市大佛寺住持,广州市能仁寺住持,汕尾市觉源寺住持,普宁市梅林盘龙阁寺住持,普宁市龙华寺住持等职务。
1983年3月在广州六榕寺出家;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就读上海佛学院;
1987年7月后,在上海玉佛寺任知客;
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就读北京中国佛学院;
1992年7月后,任广州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1996年4月后,广州市大佛寺住持;
2009年9月当选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2009年12月当选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009年4月至今,当选为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
1997年至2011年连续三届当选广州市政协常委;
2011年当选为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2013年1月当选为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
2014年12月当选为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2018年1月当选为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
耀智大和尚童真入道,精进修学,戒行清净,发心真切,深得佛教界同仁和十方信众赞许及拥戴。自从1996年4月正式出任大佛寺住持以来,担当起中兴佛教丛林,举办四众共修、创办文化教育、开拓公益慈善、创新社会服务等佛教事业的历史使命和担当,成绩斐然。
主要成就:
一是发愿中兴道场,安众办道。1996年的大佛寺是一所孤立的大殿,法事活动局限开展,正常弘法难以舒开。耀智大和尚率领四众同修同诵发愿文,共同发愿恢复历史用地,办成广州大丛林和弘法中心。历经逾十年之久收回学校和国企的重要单位,征用周边民居和商铺的历史用地,与规划专家和文物专家共同协商恢复建设和文物保护,协调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大佛寺对规划、建设及保护的合法工作等艰难工作,使大佛寺历史工程遂愿所成。依托大佛寺的建成,又发愿恢复白云山的能仁寺,建设增城百花古寺和番禺海云寺等艰难工作。
二是创建现代化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于2000年9月正式开馆,是广东省第一家面对公众开放的佛教图书馆,于2003年成为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分馆。图书馆目的是为四众提供研读经教、树立正信、开发智慧的庄严之地;为社会大众正确认识佛教、了解佛教提供桥梁;为学界建设一个佛学研究和传统文化研究的资料库和信息中心。
三是创办《如是雨林》刊物。《如是雨林》杂志创刊于2008年9月,是一本专刊因缘果报故事、劝人向善、奉献爱心的文摘性双月刊。办刊方式传承十二部佛经中本生本事的体裁,用短小精悍的故事诠释真理,描述慈悲,避免生硬说教,使得读者在不经意地阅读中接受教育,获得教益。
四是举办佛教读书节和成立青年读书会。大佛寺依托图书馆的丰富藏书,自2009年开始,大佛寺每年举办一次广州佛教读书节活动,以“书香寺院、智慧人生”为主题,推动社会民众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并依托图书馆成立青年读书会,每月两次读书交流,包括读书禅茶会、读书沙龙、好书推介会、阅读心理与方法交流,撰写和发表理论文章等。
五是大力开展心灵疏导。大佛寺为帮助来寺礼佛的人群解决身心苦恼,2011年4月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心灵与生活咨询中心”,运用佛教中的慈悲喜舍精神为社会各界人士解决了各种各样的心理烦恼和困惑,职场问题、家庭亲子教育、婆媳相处和人生励志等林林总总许多问题,对深陷精神危机的众生提供精神援助。
六是成立岭南佛教文化研究院。整合教界与学界资源,成立“岭南佛教文化研究院”,促进岭南佛教文化的研究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佛教界及各地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密切合作,力图创造一个包容性、开放性的对外文化交流平台。
七是组建大佛寺弘法共修部。弘法方面,邀请专家学者和高僧大德在大佛寺举办多层次及多类别的讲经说法、学术研讨、专题论坛、专业培训及各种活动营等弘法活动;共修方面,整合念佛堂、禅堂及诵经班等资源统一规划及推行共修活动:即提升念佛团,内设临终关怀助念团与莲友关爱小组,促进对老人多元化的关怀和帮助;根据信众的需求,组织不同的诵经班,以诵促修;开展都市禅修,通过组织有深入禅修经验的僧人举办各种禅修活动。
八是举办癌症患者康复营培训班。大佛寺于2016年1月16日,联合哈佛大学医学院专家成立了“善友康乐社”,至今已连续举办十期的“癌症康复营”,运用佛法调心、营养调病、运动调身等癌症康复新方法,帮助癌症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九是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为拥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主办“海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系列活动。2015年9月15日至12月15日经历三个月,举办了“莲开一路——海上丝绸之路佛教与文化之行”活动,组织僧团、学者、护法、媒体为代表团巡礼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传统佛教兴盛地区,顺利开展了圣地朝拜、古迹考察、交流互鉴斋僧法会、学术研讨及佛法论坛等丰富多元的活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与输出。
十是积极开展公益慈善事业。以关注教育、医疗、扶贫、养老、恤孤、环保等社会公益事业及慈善事业为宗旨,践行利生工作。
专 著:
1.《海上丝绸之路与岭南佛教文化系列活动高峰论坛》
2.《海上交通与佛教传播》
3.《天雨曼陀罗华》
4.《摩诃曼陀罗华》
5.《天雨曼殊沙华》
6.《摩诃曼殊沙华》
7.《岭南千年古刹——大佛寺》
8.《八大人觉经》讲记
9.《吉祥经》讲记